“從……中”句不是句式雜糅
  ——與李弗不商榷三個病句
盛夕武 

    讀中語參2013年第11期(中旬刊)李弗不老師的《分清類別  依類辨識》一文,發(fā)現(xiàn)三處不妥之處,現(xiàn)談談我的看法,擬與李老師和編輯商榷。(為便于陳述,后文把李老師的文章簡稱李文)
    李文將中考病句分為六類,其中第四類例(1)是:從雅安地震、俄克拉荷馬州龍卷風等大量事實中,說明環(huán)境災難是沒有國界的(2013年廣西南寧卷第4題B項)。我認為,李文把該句劃歸為“結(jié)構(gòu)混亂”中的“句式雜糅”是錯誤的。該句是典型的“主語殘缺”類病句,具體分析為:該句中“從”與其后“雅安地震、俄克拉荷馬州龍卷風等大量事實”構(gòu)成介賓短語,而我們都知道,介賓短語是不能作句子主要成分的,當然就不能作主語。因此,該句殘缺主語。類似的病句還有:在閱讀文學名著的過程中,常常能夠使我們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真諦(2013年湖北黃岡卷第13題B項)。同樣,該句由于前半句是介賓短語“在……中”,后半句的“我們”又被“使”支配,也不能作主語,因而該句也是“主語殘缺”類病句,而同樣也絕不能認為是句式雜糅。正如該卷的參考答案“解析”的那樣:B、缺主語,應刪掉“在”和“的過程中”。而李文則把該句劃歸“結(jié)構(gòu)混亂”類,雖然分析得不無道理,但如此,便會將病句病因和類型復雜化,其實也是不妥的。
    那么什么是“結(jié)構(gòu)混亂”中的“句式雜糅”呢?先看例句,例①:“感動中國”中的人物感動了無數(shù)青少年決心向他們學習。這個句子就叫“句式雜糅”。具體說來,該句應當用兩個小單句表達,即“‘感動中國’中的人物感動了無數(shù)青少年”和“無數(shù)青少年決心向他們學習”。而例句卻將兩個不同句式的單句混雜在一起表述,于是便造成了“句式雜糅”毛病。再如:例②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它。同樣,這個句子也屬于“句式雜糅”。它實際上應當包含兩個單句,即“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和“我們?nèi)ッ鎸λ薄?而例句卻將兩個不同句式的單句混雜在一起表述,于是便造成了“句式雜糅”毛病。又如:例③一個人變好變壞,關(guān)鍵在于內(nèi)因起決定作用。同樣,這個句子也犯了“句式雜糅”的毛病。它要么說成:一個人變好變壞關(guān)鍵在于內(nèi)因?;蛘哒f成:一個人變好變壞,內(nèi)因起決定作用。而例句卻將兩個不同句式的句子混雜在一起表述,同時用了“關(guān)鍵在于”和“起”,從而造成了“句式雜糅”。
    客觀的說,句式雜糅是病句中很難的一種,這種病句仔細讀一讀會覺得有些別扭,但至于是什么類型的病句,一般人是搞不清楚的,特別是初中生。因此,它不常考,但也偶有出現(xiàn)。除了李文“結(jié)構(gòu)混亂”類例(2)外,筆者翻閱了全國三十多地2013年中考卷,才在杭州卷中又發(fā)現(xiàn)了一句句式雜糅病句:《二泉映月》自始至終讓人感受到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想情感,同時,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也讓人嘆為觀止(該卷第5題C項)。該句后半句,要么說成:同時,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或者說成:同時,作品展示的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也讓人嘆為觀止。而例句卻將兩個不同句式的句子混雜在一起表述,導致了“句式雜糅”的語病。
    另外,李文還有一處歸類不妥,即第六類“不合邏輯”之例(1):有學者認為,央視“百家講壇”欄目將國學經(jīng)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傳統(tǒng)文化(2013年重慶卷第4題B項)。該句“病灶”就在“研究、了解”處,正如李文所言:按照客觀規(guī)律來講,一般是先了解,后研究,因此,“研究、了解”的順序應為“了解、研究”。而李文也正是據(jù)此把該病句劃歸為“不合邏輯”。當然,我們不能說李老師分析得不對,但按通常的劃分方法,該病句應劃歸“語序不當”。而“語序不當”也正是李文的病句第一大類,而且和其類舉例(2)福州警方將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設施安全隱患(2013年福建福州卷第3題第1小問)中的“整治并排查”的病因病況完全一樣。至此,我們至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李老師在同一篇文章中,把兩個同樣“病因病況”的病句劃歸明顯不同的兩個類別是不嚴謹?shù)摹?br />     其實,這類病句不管是語法書上,還是考卷的答案,一般是劃歸“語序不當”類的。比如:2013年江蘇鹽城卷第3題A項“今天的鹽阜兒女創(chuàng)建美好家園,依然需要發(fā)揚和繼承鐵軍精神。”試卷參考答案“解析”為:A、語序問題。應交換“發(fā)揚”和“繼承”的位置。

 


盛夕武簡介

    盛夕武,1965年生,本科文化,中共黨員。從教中學語文28年。曾任中學副校長兼教務主任,縣語文特約教研員,兼任全國多家語文學會會員、研究員。曾被評為市縣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教務主任、蚌埠市教壇新星、中語會優(yōu)秀語文教師、優(yōu)秀語文教研員。指導學生參加省市級作文競賽、語文知識競賽多次獲獎。指導學生習作100余篇在校內(nèi)外評獎或發(fā)表。撰寫論文80余篇,其中20余篇在《中國寫作報》《語文天地》《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教學之友》《中學語文教學》《安徽教育科研》《中學文科》《初中生學習指導》《閱讀與鑒賞》《新課改教學研究》《初中教學研究》等省級國家級刊物上發(fā)表。曾參與編寫《中小學快速作文佳作賞析》《2000,中考作文評析》《跨世紀中小學教師教改論文集》等書籍。
    2001年2月至2007年6月應聘于私立無錫光華學校工作,一直擔任初中語文教研組長、學科主任。連續(xù)三年擔任畢業(yè)班快班教學工作和學科主任,并參加相應年度的無錫市中考語文閱卷工作。曾于2002年4月獲校第二屆創(chuàng)新實驗課大賽一等獎,2005年12月被評聘為校首批骨干教師,2006年5月獲校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2007年7月特聘于無錫國際學校,2009年加盟無錫外國語學校,現(xiàn)擔任初一語文備課組組長。
                         

盛夕武論文發(fā)表明細表

縣級
1、例句一改,千金難買 -------------------------------------------《教學研究》96年11期第6頁
2、認準詞性,巧識短語  -------------------------------------------《教學研究》97年5期第5頁
3、巧安排全面滲透,重操作提高素質(zhì) -------------------------《教學研究》99年2期第33頁
4、授之以漁,培養(yǎng)學生多種語文學習習慣---------------------《教學研究》99年4期第6頁
5、會意字分類例談--------------------------------------------------《教學研究》96年4期第12頁
6、初中語文新舊大綱比較及思考-------------------------------《教學研究》2000年4期第7頁

市級
7、新生編班要做到“五個均衡”--------------------------------《蚌埠教研》98年3期第48頁
8、管好用好檔案,促進科學管理--------------------------------《蚌埠教研》98年3期第53頁
省級
9、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索與思考--------------------------《初中教學研究》2012年7期第63頁

省級國家級
10、我是如何指導學生堅持寫日記的----------------------《安徽教育科研》98年12期第10頁
11、一材可以多用-----------------------------------------------------《語文天地》97年12期第10頁
12、“火紅”為何是偏正而不是主謂-----------------------------《語文天地》98年1期第13頁
13、情感——語文教學的生命--------------------------------------《語文天地》98年11期第38頁
14、談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意義-------------------------《語文天地》2000年7期第33頁
15、抓住“課眼”,組織課堂教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0年7期第21頁
16、語文常識一二三四-----------------------------------《初中生學習指導》2000年9期第12頁
17、“喻體延伸”語言訓練的實踐意義----------------《語文教學之友》2000年10期第38頁
18、認準詞性,巧識短語----------------------------------------------------《中學文科》2001年3期
19、談“這”的指代性轉(zhuǎn)述-----------------------------------------《中學語文教學》2002年11期
20、《使至塞上》閱讀指導與賞析-------------------------------------《閱讀與鑒賞》2003年9期
21、《由<信客>談文學化表達》---------------------------《新課改教學研究》2010年2期47頁
22、要重視課堂教學中的素質(zhì)教育-----------------《跨世紀中小學教師教改論文集》第158頁
23、認準詞性,巧識短語---------------------------------------------------《中學文科》2001年3期
24、談教師如何樹立威信-------------------------------------《新世紀基礎教學筆談》第469頁
25、中考高分作文的三大要素-----------------------------《寫作與閱讀教學研究》2011年第4期
26、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原則和策略----------------------------- 《語文天地》2012年第1期
27、讀書,讓人生更豐厚----------------------------------《新課改教學研究》2012年2期80頁

備注:先后在校報校刊上發(fā)表的20余篇教育教學論文、隨筆未列。

(截止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