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的春秋游
開開心心一天
老師一句
「回家記得寫游記哦」
立刻興致缺缺
取消「吃喝」春秋游
到了5.0 階段
「寫游記」的壓力
給到了老師們
前情回顧
行走的課堂之勞動教育
挖紅薯
老師們的「游記」
便是思考怎樣將戶外的探索
挖到紅薯的喜悅延伸至課堂
精彩繼續(xù)
行走的課堂之
跨學科融合課堂
孩子們在玩中“花式”看世界
再將所見所聞帶回課堂
也許一次這樣的經歷微不足道
但我們相信每一次的“出去”
都是培養(yǎng)孩子
與團隊、與自然、與外界對話的能力
這便是「行走的課堂」的意義
科學課——「番薯的一生」
科學老師 高佳珠
探索番薯的前世今生
了解水培紅薯的生長過程
認真完成調查表后
同學們對挖到紅薯
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美術課——「大大的大大的大紅薯」
美術老師 高永芝
從來沒想過
挖出來形態(tài)各異的紅薯
在孩子們的眼中
竟然可以如此豐富
毛毛蟲
飛機
汽車
羽毛球拍
船
火箭
驚喜還遠不止這些
在孩子們的筆下
大大的大大的大紅薯
成了一卷卷充滿童趣的「手卷書」
語文課——「挖紅薯」
語文老師 崔菊艷
我和同學們齊心協(xié)力
一個大大的紅薯終于被挖了出來
我猛地一挖把它挖斷了
我很失落 但我不放棄
抱著我的大紅薯
豐收的喜悅涌上心頭
光是看著這些文字
都能真切感受到大家
挖紅薯時的「心路歷程」啦
錫外希望
從「行走的課堂」到「跨學科融合」
能讓每個孩子
在行走中發(fā)現(xiàn)未知
在玩樂中學有所獲
就如形態(tài)各異的紅薯一樣
你不必長成既定的模樣
樸實地凝聚
以極大的能量
把大地的厚愛化作世間的甘甜
去買個烤紅薯吧
它是冬日的開場白
也是冬日應有的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