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指南》提出: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幼兒生活在大自然、大社會中,是具有發(fā)展性的完整兒童。兒童是自然人,教育應該順應兒童的天性,讓他們親近自然,享受自然成長的快樂,同時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提升科學素養(yǎng),從而促進其本真、和諧的發(fā)展。
本學期,中班年級組以“重視幼兒經(jīng)驗”為出發(fā)點,關注兒童的視角,進行了自然課程探究,關注幼兒科學經(jīng)驗的獲得,促進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自然中成長。同時,以幼兒園、班級特有的自然教育資源和當下的課程特色為抓手,以五大領域為基礎,結合童話課題,建立自然教育課程體系,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和諧、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一、親近自然,打造自然園地
每個班級關注班級自然角、種植園地的打造,力求通過“小寸方”打造“大教育”。通過種植、觀賞、記錄、收獲、烹飪、品嘗等活動踐行“全收獲”的理念。
二、融入自然,建構班本課程
各個班級圍繞與自然相關的童話故事,以自然材料、事物為中心點,進行生成性課程的打造。課程內容涉及到主題活動、區(qū)域游戲、社會實踐、家園配合等內容,整個過程以“課程故事”的形式進行記錄。
1.豐富多彩的自然課程
2.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
3.趣味盎然的區(qū)域游戲
4.豐富有內涵的班級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5.精彩紛呈的戶外實踐活動
6.扎實有力的家園配合
向自然學習,關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讓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中學習和發(fā)展,提升科學素養(yǎng),是我們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相信,只要我們懷揣教育初心,用兒童的視角看世界,蹲下身用心解讀兒童,一定會與他們共同成長!